“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向东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文中的“他”是指( )
| A.哥伦布 | B.迪亚士 |
| C.达·伽马 | D.麦哲伦 |
读图中两幅图片,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柏林墙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 |
| B.柏林墙成为二战后德国分裂的象征 |
| C.柏林墙是西德修筑的,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
| D.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
二战结束的时候,在日本,盟军对其进行民主化改造过程中,最高司令部发布了一系列命令,以外科手术的方式清除战时教科书中的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宣传内容。1946年,盟军最高司令部要求日本政府审查新编的历史教科书,保证没有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的内容,盟军司令部则有最后审查权。这种对历史记忆的反思和修正说明了()
| A.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政治进程的一部分 |
| B.历史记忆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生命的一部分 |
| C.一个民族的历史是通过历史教育建构、记忆和传承的 |
| D.历史是一个客观的进程,但历史记忆却是人为的建构 |
著名历史学家瑟诺博斯曾写道:“宪法曾赋予共和国总统以任命阁员之权,但没有决定在任何限度以内他可以真正使用这种权力。……宪法中,虽规定有内阁,但内阁如何运用,内阁总理地位如何,则都靠习惯的发展。……几个政党联合轮流执政使这样一个七拼八凑的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下列不符合作者对该宪法评论的是()
| A.宪法的产生适应了社会需求,实现了各利益集团的权力平衡 |
| B.内容不全面造成的缺陷为当政者提供了很大解释空间 |
| C.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 |
| D.议会有一定制约总统的权力 |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予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背景是()
| A.英国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
| B.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自然科学不断发展,使神学遭到排斥 |
| C.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 D.英国开拓市场,通过普及英语传播本民族文化 |
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
|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 |
| 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
|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