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 年一1921 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此资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棉纺织工业
年份 |
1914年 |
1918年 |
1919年 |
1920年 |
1921年 |
布机(台) |
2316 |
2736 |
3839 |
4139 |
4139 |
纱锭(枚) |
544780 |
647570 |
658748 |
842894 |
1248282 |
A.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
B.在迅速发展中内部蕴含着危机
C.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D.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交流 | 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 |
C.便利了列强侵略势力的扩展 |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
西餐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西餐文化,下列关于西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人大批来华传入中国 |
B.烹饪方式和就餐礼节与中餐有明显差异 |
C.西餐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摆上百姓的饭桌 |
D.西餐馆由外国人经营,顾客主要是归国华侨 |
服饰是社会变迁的特殊载体,对下表理解最准确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50年服装发展简表
时间 |
服装的主要颜色和用料 |
主要服装 |
特点变化 |
温馨的50年代 |
蓝、灰、黑、土布 |
列宁装、布拉吉 |
|
革命的60年代 |
绿、卡其布 |
军装 |
以加工布料为主的衣着消费 |
初醒的70年代 |
颜色搭配有对比,棉布、条绒 |
军装 喇叭裤开始流行 |
|
开放后的80年代 |
多种颜色搭配, 多种布料 |
旗袍、西装、 两用衫、裙子 |
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的衣着消费 |
五彩缤纷的90年代 |
颜色可以任意搭配, 各种高档服装面料 |
服装种类繁多 |
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的衣着消费 |
A.政治变革对服饰没有明显影响
B.经济发展是服饰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服饰变化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
D.服饰变化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演变
原先的学堂,上课开始之前,学生有拜孔子、拜先生的礼节,后来代之以上课铃声响起,全班学生起立,并问候“老师好”,老师鞠躬还礼。这种变化最有可能开始于
A.唐宋时期 | B.明朝后期 | C.民国初年 | D.新中国成立后 |
近期有关女子抗战的电视剧热播,如《女子炸弹部队》《女子别动队》《战火四千金》等,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华儿女的热血激情。这些电视剧主要反映了当时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