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下列说法全面体现了以上观点的是
| A.在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罗马法律所起的作用最大 |
| B.《民法大全》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 |
| C.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
| 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
20世纪20年代,凡尔赛体系有过两次重大调整。这两次调整分别是
| A.道威斯计划、《洛伽诺公约》 |
| B.道威斯计划、《非战公约》 |
| C.鲁尔危机、《洛伽诺公约》 |
| D.《洛伽诺公约》、《非战公约》 |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
|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
|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
|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
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苏俄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
| B.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 |
| 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 |
| D.《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某学者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你认为( )
|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
| B.该学者的观点以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 |
| C.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
|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 |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
|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
|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
|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