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中,从海带中提取I2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
B.操作②中需加入氧化剂 |
C.可以用四氯化碳或酒精代替苯作萃取剂 |
D.蒸馏I2的苯溶液可获取I2并回收苯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和B,发生反应:2A (g)+B (g) ![]() |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图乙显示的是催化反应与无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
C.将BaO2放入密闭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 ![]() |
D.将一定量的NO2充入针筒中后封口,发生反应2NO2 (g)![]() |
在常温条件下,下列对醋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
B.将pH=a的醋酸稀释为pH=a+1的过程中,c(CH3COOH)/c(H+)变小 |
C.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CH3COO-)-c(CH3COOH)=2[c(H+)-c(OH-)] |
D.等体积pH=a的醋酸与pH=b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时,存在a+b=14 |
如图所示,图Ⅰ是恒压密闭容器,图Ⅱ是恒容密闭容器。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2 mol X和2 mol Y,开始时容器的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状态: 2X(?)+Y(?)aZ(g)。此时Ⅰ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Z的化学计量数a = 2 |
B.若Ⅱ中气体的密度如图Ⅲ所示,则X、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 |
C.若X、Y均为气态,则在平衡时X的转化率:Ⅰ﹤Ⅱ |
D.若X为固态、Y为气态,则Ⅰ、Ⅱ中从开始到平衡所需的时间:Ⅰ>Ⅱ |
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
![]() |
![]() |
|
现象 |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B.进一步反应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C.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1)=Mg(1)+ Cl2(g)的 △H>0 △S>0 |
B.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正极均发生氧化反应 |
C.氯化镁溶液加热蒸干得不到纯净氯化镁固体 |
D.常温下,向饱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