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材料二:2013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瑞士参观访问。一位瑞士大学生问他,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总理在追忆自己燕园生涯时说:“我来这里寻觅的不仅仅是知识,亦是为陶冶一种性情,修养一种学风。”
前总理温家宝说“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1)结合材料一,谈谈应该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说说为什么两位总理都如此重视阅读?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被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结合材料,人们对和谐文化的上述认识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守仁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2)简要评析上述观点。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到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他们进行座谈。10余位院士、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纷纷发表见解建议。
结合材料,说明政府决策为什么要积极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

由国家发改委起草制定的《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居民通过短信、电子邮件、微博等方式纷纷建言献策,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这将促使出台系统的、有效的收入分配方案。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公民参与上述活动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