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5月,“新常态”第一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表述中。2014年7月29日,他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又一次提出。他强调: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1)结合材料一,说明经济“新常态”四个特点的经济生活依据。
材料二: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会议提出,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改革。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明年看,国内需求总体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第二,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第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新的增长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创新驱动亟待破题;第四,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子银行等潜在风险加大。
(2)运用经济学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资源环境约束来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的哲学依据。

2014年被人们称为“智慧城市落地元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H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成立市智慧城市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统筹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明确各部门分工,解决了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结合国家指导意见,加快标准建设,推动标准规范融合;实施政策刺激,调动公众和企业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引导城市管理者和市民转变思想观念,打破原来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流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结合本市具体的实际所需,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H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做法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的。

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S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原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的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治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S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该规划对未来7年的改革实施工作作出整体安排,突出了每项改革举措的改革路径、成果形式、时间进度,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总施工图和总台帐。中央有关部门要力争把改革任务落实。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4年11月19日到2015年1月28日,在3个月内国务院常务会议4次讨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国际舞台上表明中国推动高铁、核电、航空、电信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对接当地的市场需求。2015年1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走出去”;支持企业境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坚决防止恶性竞争。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能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