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在其《原理》序言中阐述了他探讨自然现象的方法:“从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而后从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自《原理》问世300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牛顿研究方法的罕见的成功。这说明牛顿的方法与理论
| A.可适用于解释和预见部分自然现象 |
| B.体现出实验与数学计算结合的特征 |
| C.在实践中被证明它的实际价值有限 |
| D.足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 |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 B.黄海海战 | C.反割台斗争 | D.天京保卫战 |
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 ,康有为提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其“改易服饰”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社会近代化 | B.增强民族自我意识 |
|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
|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有()
①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②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③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④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