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共体成立之初,英国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但1973年英国成为了欧共体成员,至今英国是欧盟国家中没有使用欧元的国家。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说明( )
A.英国在欧洲发挥着主体作用 |
B.英国彻底丧失了在欧洲所有的权利 |
C.法国强烈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 |
D.大国情结与国家利益影响外交决策 |
有学者评论:“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能长期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
A.分权制衡 | B.议会权力至上 |
C.国王“统而不治” | D.两党制 |
某西方学者指出 “幸福就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一言论最有可能来自:
A.启蒙运动时期 | B.宗教改革时期 |
C.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 | D.文艺复兴时期 |
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 | B.实施“一五”计划 |
C.“大跃进”鼓干劲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
《蒋总统集》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
A.1921年 | B.1925年 | C.1931年 | D.1939年 |
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睃削之,则民可以大苏。”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 |
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 |
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 |
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