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
| |
1928年 |
1932年 |
1937年 |
||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
| 工业总产值 |
5 |
3 |
2 |
2 |
1 |
| 机器制造业 |
4 |
2 |
1 |
2 |
1 |
| 电力 |
10 |
7 |
4 |
3 |
2 |
| 煤 |
6 |
4 |
3 |
4 |
3 |
| 钢 |
5 |
5 |
4 |
3 |
3 |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A.苏联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二战严重破坏了欧洲经济
C.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D.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
|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
下面对自耕农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自耕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
| B.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
| C.自耕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
| 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后汉书》记载:“先是,(庐江)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材料反映出当时庐江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的贫乏 | B.生产技术的落后 |
| C.灌溉技术的落后 | D.农民意识的落后 |
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
|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
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粟的遗存,还出土了一批幼体猪骨,这不能说明的是
| A.黄河流域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
|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
| C.我国北方以粟为主要农作物 |
| D.当时已经出现了家畜饲养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