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拉氧头孢钠是一种抗生素,合成拉氧头孢钠中间体G的路线如下(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略去):

(1)A与浓硝酸发生反应①的条件是__________,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F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异构体M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Ⅰ.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Ⅱ.遇氯化铁溶液不变色;Ⅲ.1molM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Ⅵ.核磁共振氢谱只有4个峰。
(5)已知:①
②当苯环上已有一个“−CH3”或“−Cl”时,新引入的取代基一般在它的邻位或对位;当苯环上已有一个“−NO2”或“−COOH”时,新引入的取代基一般在它的间位。
请写出以甲苯、乙醇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图(无机试剂任用)。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上网查阅有关煤的干馏资料,并根据下图所示煤的干馏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各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d中液体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有机物里溶有_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____检验出来;有机物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方法使其中的重要成分分离出来。
(3)e处点燃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火焰是_________________色。

( 6分)如右图。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铜片,再加入少量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导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当试管中的液体逐渐透明时,停止加热。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b处滤纸条的变化为_。
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
(2)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上层液体倒去,再慢慢加入少量水,可观察溶液呈色。
(3)玻璃导管口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所起的作用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碘钟”实验中,3I+S2O===I+2SO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c(I)/(mol·L1)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mol·L1)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s
88.0
44.0
22.0
44.0
t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度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__________(填字母)。

A.<22.0 s B.22.0 s~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取了0.1 mol·L-1的一元酸(他们所取的酸可能是不同的)
20.00 mL,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1的一元碱(他们所用的碱也可能是不同的),
滴加过程中不断测定混合液的pH,下表是测得的部分数据。


测定溶液的pH
加入碱溶液的体积/mL




19.98

4.3
7.7
4.3
20.00
7.0
7.0
8.7
5.3
20.02
9.7


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较方便准确地量取所用的酸,甲同学量取酸液时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所持的玻璃量器是(填该量器的名称),向酸溶液中滴加碱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是
(2)分析表中的数据,有一个数据肯定是错误的,该数据是,在回答以下问题时都应该剔除该数据。
(3)四位同学所选用的酸溶液pH最大的是(在甲、乙、丙、丁中选填)。
(4)以上酸碱用于中和滴定,试给出选用指示剂的建议(填在表格中)




建议选用的指示剂


(5)请计算甲同学在滴入19.98 mL 碱溶液时,溶液的pH约为(保留一位
小数,也可用对数形式表示)。
(6)一位同学用标准的NaOH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实验结束发现测定结果偏高,你帮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A.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B.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某同学做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满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每空1分)
1.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③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实验③
2. 实验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