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某学校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绿矾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一)FeSO4•7H2O的制备
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铜、氧化铁等杂质)制备FeSO4•7H2O晶体:
①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3遍。
②向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在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④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⑤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2)实验步骤②明显不合理,理由是                           
(3)为了洗涤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原因是        
(二)探究绿矾(FeSO4·7H2O)热分解的产物
已知SO3的熔点是16.8°C,沸点是44.8°C,该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检查装置A与B气密性;
②取一定量绿矾固体置于A中,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
③观察到A 中固体逐渐变红棕色,B中试管收集到无色液体,C中溶液褪色;
④待A中反应完全并冷却至室温后,取少量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硫酸溶解,取少量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⑤往B装置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溶液变浑浊。
(4)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1:B中收集到的液体是                  
结论2:C中溶液褪色,可推知产物中有                   
结论3:综合分析上述实验③和④可推知固体产物一定有Fe2O3
【实验反思】
(5)请指出该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的明显不足:                           
(6)分解后的固体中可能含有少量FeO,取上述实验④中盐酸溶解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选用一种试剂鉴别,该试剂最合适的是          
a.氯水和KSCN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H2O2                  d.NaOH溶液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将下列科学家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模型用线连接起来:

原子结构发展阶段的历史顺序是(用序号A、B、C、D填写)
(2)原子结构的演变过程表明(多项选择,选填序号)
A.人类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是发展变化的。
B.现代原子结构已经完美无缺,不会再发展。
C.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原子学说的发展。
D.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现象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存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将会得到补充和完善。
(3)在打开原子结构大门的过程中,科学家运用了许多科学方法,除模型方法外,请从下列方法中选择出人们在认识原子结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多项选择,填写序号)
① 实验方法②假说方法③ 类比方法④推理方法

A、B、C、D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Na+、Ba2+、Cu2+、Ag+ 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Cl-、SO42-、CO32-、NO3- 中的某一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 将四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 mL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B盐溶液呈蓝色。
② 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2 mL稀盐酸,发现A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盐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而D盐溶液无明显现象。
(1)根据上述事实,推断这四种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A B C D
(2)写出实验步骤②中涉及到的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如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6分)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其中硫元素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发生反应;浓H2SO4作_________剂,具有性。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32 g Cu,则转移了_______mol 电子,生成L SO2(标准状况)气体。

100mL 1 mol·L-1Al2(SO4)3溶液中含SO42-离子个,含Al3+离子mol。0.6mol O2与0.4mol O3质量之比为,分子个数之比为,原子个数之比, 它们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