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以下问题。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各题。
年份 |
总人口(万) |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家庭人口规模(人) |
1953 |
3767.29 |
4.49 |
14.78 |
4.19 |
1964 |
4452.21 |
3.37 |
14.83 |
4.09 |
1982 |
6052.11 |
5.55 |
15.82 |
3.91 |
1990 |
6705.68 |
6.79 |
21.24 |
3.66 |
2000 |
7438.07 |
8.76 |
41.49 |
3.23 |
2010 |
7966.24 |
9.94 |
45.86 |
3.18 |
从表格中可以得出,该省在1990—2010年期间
A.家庭户数呈减少势头 | B.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 |
C.社会负担明显加重 | 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
导致上题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观念变化,离婚率呈上升趋势 | B.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
C.人均GDP增长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 | D.老龄人口比重大,医疗保险费用增加 |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 | B.砍伐植被 | C.气候变化 | D.农业开发 |
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整体性特征 |
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较丁山地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海拔较高 | B.纬度较低 | C.降水较多 | D.距海较远 |
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北半球冬季陆地的是
若下图所示的区域正值7月份,读图判断各题有关阴影区内气候或自然带的正确叙述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再过半年,阴影区的风向是
A.东南风 | B.盛行下沉气流,无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