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中国”。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厘米的颗粒物,只要戴普通口罩就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
B.绚丽缤纷的烟花中因为添加了含钾、钠、钙、铜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才显现出各种颜色 |
C.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明矾可以将水中的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
D.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它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HCO3—+OH—=CO2↑+H2O |
B.在NaOH溶液中滴入少量AlC13溶液:Al3++3OH—=Al(OH)3↓ |
C.甲酸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HCOOH+OH—=HCOO—+H2O |
D.CO2通入CaCl2溶液:CO2+H2O+Ca2+=CaCO3↓+2H+ |
科学解释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实验现象或操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操作及现象 |
解释 |
|
A |
在AgI饱和溶液中滴加0.1mol·L—1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AgCl的溶解度或Ksp比AgI小,生成更难溶的AgCl沉淀 |
B |
盛放浓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玻璃塞久后,瓶塞很难打开 |
NaOH腐蚀玻璃,生成的硅酸钠将瓶口与瓶塞粘在一起 |
C |
配制FeC13溶液时加入适量盐酸酸化 |
抑制Fe3+水解,防止所配制溶液变浑浊 |
D |
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显酸性使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
下列离子或分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A.H2O2、H+、Fe3+、Cl— |
B.Cl2、OH—、K+、NH4+ |
C.H+、CH3CH2OH、SO42—、MnO4— |
D.Ba2+、NO3—、Na+、NH3·H2O |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A.制取蒸馏水 | B.收集氯化氢 | C.蒸发结晶 | D.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乙炔中含σ键数目为0.1 NA |
B.常温常压下,1.6gO2所含氧原子数目为0.1NA |
C.5.6gFe和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
D.1L0.1mol·L—1Na2CO3溶液中含阴、阳离子总数目为0.3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