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的化合物在生产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SO2Cl2常用于制造医药品、染料、表面活性剂等。已知:SO2Cl2(g)SO2(g)+Cl2(g) △H=+97.3 kJ·mol-1。某温度时向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 20mol SO2Cl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含0.18mol SO2,则此过程反应吸收的热量为_____kJ,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将上述所得混合气体溶于足量BaCl2溶液中,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
(2)工业上制备硫酸的过程中存在反应:2SO2(g)+O2(g)2SO3(g) △H=-198kJ·mol-1400℃,1.01×105Pa,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SO2和O2,n(SO3)和n(O2)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0~20min反应的平均速率υ(O2)=___________。
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υ正(SO2)>υ逆(SO2)
b.B点处于平衡状态
c.C点和D点n(SO2)相同
d.其它条件不变,500℃时反应达平衡,n(SO3)比图中D点的值大
(3)工业上用Na2SO3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烟气通入1.0 mol·L-1的Na2SO3溶液,当溶液pH约为6时,Na2SO3溶液吸收SO2的能力显著下降,应更换吸收剂。此时溶液中c (SO32-)的浓度是0.2 mol·L-1,则溶液中c(HSO3-)是_________mol·L-1。
(共9分)现有下列四组物质
A.CaO、MgO、CO2、CuO | B.H2、Cl2、N2、Cu |
C.O2、 Fe、Cu、 Zn | D.HCl、H2O、H2SO4、HNO3 |
(1)请填写下表: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
分类标准 |
金属氧化物 |
金属单质 |
||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
Cu |
H2O |
(2)已知(1)中涉及到的不属于该类别的四种物质间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
①生成碱式碳酸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碱式碳酸铜与D组中的类别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其转化属于“氮的固定”:。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可以用试纸检验氨气。
(3)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请分别写出Cu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有铜片与某浓度的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则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钠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1)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五种钠盐溶液的pH如下表;
溶质 |
CH3COONa |
NaHCO3 |
Na2CO3 |
NaClO |
NaCN |
pH |
8.8 |
9.7 |
11.6 |
10.3 |
11.1 |
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浓度均为0.01mol·L—1的下列四种酸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HCN B.HClOC.CH3COOHD.H2CO3
(2)有①100ml 0.1 mol/L NaHCO3②100ml 0.1 mol/L Na2CO3两种溶液,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
①②(填“>”、“=”或“<”,下同)。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①②
(3)NaHCO3是一种(填“强”或“弱”)电解质;写出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常温下,0.1 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Na+、HCO3―、H2CO3、CO32―、OH―五种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实验室中常用NaOH来进行洗气和提纯。
①当150m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标准状况下2.24LCO2时,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②几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的PH如下表:
离子 |
Fe2+ |
Cu2+ |
Mg2+ |
pH |
7.6 |
5.2 |
10.4 |
当向含相同浓度Cu2+、Mg2+、Fe2+离子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填离子符号)先沉淀,
Ksp[Fe(OH)2]Ksp[Mg(OH)2] (填“>”、“=”或“<”),要使0.2mol/L硫酸铜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pH为。(KspCu(OH)2=2×10-20mol2·L-2)
在一个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下列反应:
2A(g) + B(g) 3C(g) + D(s), 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 mol·L-1。
(1)维持容器的温度不变,若将容器的体积缩小至一半,则平衡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C的浓度为mol/L,平衡常数K=。
(2)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气体总压强不再改变 b.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2V正(A)=3V逆(C) d.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3)维持容器的压强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是1.2 mol·L-1的是。
a.4 mol A + 2 mol B
b.3 mol C + 1 mol D
c.2 mol A +1 mol B + 1 molD
(4)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反应从逆反应开始,按不同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是1.2 mol·L-1,则C的起始物质的量应满足的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