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梅影 陈慧殊
清溪一曲抱前村,瘦影真成水墨①痕。
纸帐横斜灯暗淡,竹窗妆点月黄昏。
孤山有梦空留迹,落月相思总断魂。
忆否雪晴桥畔路?一枝疏冷映篱门。
【作者简介】陈慧殊,字缃箬,浙江海宁人,工诗,清代女诗人,其诗构思巧,用语工,意境新,画意浓,博雅清秀,有“女翰林”之称。
【注释】①水墨:水与墨,引指水墨画法或水墨画。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试对这首诗抒发感情的手法加以赏析(只需赏析一种手法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词(共6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南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
B.“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
阅读下面的诗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箨龙和木笔均为初夏常见之物。
(1)本诗在题目中点明“幽居”,但在第二联中又为何渲染“草深无处不鸣蛙”?
(2)诗人在本诗中都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下列小题。
(一)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诗从旧武器、古战场写起,进而对这场战争展开冷静地历史沉思。 |
B.胡诗称颂周瑜运用火攻的方式大破敌军,表达了无比的仰慕之情。 |
C.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教训。表面假设二乔被困,实质是在表述这场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家国安危。 |
D.胡诗起笔直写战争场面,接着通过渲染烘托,极力写战争场面之酷烈,使周瑜的形象跃然纸上。 |
(二)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区别何在?
阅读下面的诗歌,解答问题。
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过吉水小盘渡西归
[宋代] 杨万里
风卷寒江浪湿天,斜吹乱雪忽平船。
碧琉璃上琼花里,独载诗人孟浩然。
(一)请简要分析“湿”“平”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二)结合诗歌最后一句提到的“孟浩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