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粱。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
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起草组组成7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初稿形成后,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还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结合材料,说明报告的起草过程蕴涵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某市公交车线路设置不够合理,因市区距离高铁站较远设置线路太少,经常有乘客等不到车;有时等到公交车,司机却因去高铁站的乘客太少而拒绝搭载,给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如果你是人大代表,谈谈为解决这一问题你将如何履行职责,并说明履行职责的依据。
材料: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严肃又不失活泼地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爱民利民是大道,任性用权要追究。
结合材料,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相关知识,阐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有权不可任性”。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60%左右,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低于40%。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材料二中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一:近四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单位:万人)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660 |
680 |
699 |
727 |
注:目前还有约150万往届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但同时存在着部分大学生不愿接受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不愿进微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作等现象。
材料二: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把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2015年政府工作重点,积极采取措施,创造就业机会,同时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择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挥才能。
材料三:南京大学某著名教授在谈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指出:“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不在社会,不在政府,而是在大学生自己身上,根子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上!”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哪些现状?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从政府和大学生角度谈谈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