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3)班打算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文化自省】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尽在书中。阅读事关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强国的建设。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超五成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李克强总理也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倡导全民阅读”。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倡导全民阅读有何意义?
2014年,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仍在推进中,力求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对于阅读立法,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反对者认为,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向社会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纲要》提出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目标;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国民旅游休闲顺应了旅游业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旅游业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功能,加快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1)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重视发展旅游休闲的依据。
(2)针对发展国民旅游体闲事业,甲认为发展国民旅游休闲关键在国家和政府,乙认为发展国民旅游休闲关键在国民,你是同意谁的观点?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理由。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丽中国”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吸收了世界各国绿色、低碳等发展理念,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拓展和创新。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孕育并提升民族的持久创造力,有利于赢得当前和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材料二工业化、城镇化在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导致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生态脆弱……一边是开发仍在快速推进,一边要留下更多空间,矛盾如何解决?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1)分析材料一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近,“美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这些“美人”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他们体现了我们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也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材料二 善良为“美”,助人为“美”,奉献为“美”,尽孝为“美”……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人们对“美”又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美有更新理解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开着宝马喝污水,是对现代化的讽刺”,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的话让人警醒。曾经,我们一度将大自然的馈赠视作理所当然,一味地向自然索取,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忽略了生态环境本身的价值。实践证明,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方式是得不偿失的。比如说,近几年,由环境污染引发的若干群体事件,不但有损政府的公信力,还表明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我们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原理,说明我们应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20分) 1月31日,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年聚集焦“三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
材料二文件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家庭农场的经济社会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农户集约经营水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