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分《关于做好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随后全国有10余省市区先后公布各自的异地高考方案,其中,黑龙江、安徽、重庆、河北、湖南、浙江、吉林、辽宁8省市确定在2013年正式实施异地高考方案。
(1)上述教育政策体现了我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什么权利?
(2)为什么重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3)如果你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城里上学,你应怎样珍惜学习机会?
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林和他父亲的内心独白:
小林:自从上中学后,父母不厌其烦的教导常常引起我的强烈反感。其实,我心里很清楚父母是为了我好,可我就是不愿意接受,并采取了故意作对的方式来对抗…
父亲:进入中学后,孩子成绩也算不错,就是说啥也不听。我说东,他偏说西,反抗情绪重。我建议他读名著,可他呢?反驳我说,读它没用,还不如看漫画,读幽默。于是,我俩开始“交火”……
(1)从小林父子的内心独白中可以看出,小林存在一种什么心理?这种心理有什么危害?
(2)父母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和爱戴,请你告诉小林如何与父母平等沟通?
某社区主任张大爷近来遇到几件麻烦事,请你给有关居民宣传法律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张大爷遇到的麻烦事,你准备用哪些法律进行宣传教育?请将法律名称填入表格中对应位置。(每一件事写出一部法律即可。)(3分)
小王要求妻子跟他姓 |
|
超市经理要求保安对陈某进行了搜身 |
|
居民李某诬告张大爷贪污 |
(2)以上材料中的小王妻子、陈某和张大爷的哪一相同权利受到了别人的侵犯?
(3)如果是你,遇到此类事件,你准备怎么做?(请从中选取某一事例加以分析)3 分
材料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材料二: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朱熹
材料三 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学会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1)结合教材知识回答,三则材料中你可以分别得出什么观点?(请用三句简短的话语表达出来)
(2)以上三则材料所体现的观点都是我们在交往中必须注意的地方,同样,我们在交往中非常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请回答获得别人尊重的奥秘是什么?在交往中,我们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说一点即可)
美国的笛福森45岁以前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银行小职员。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毫无创造才能的庸人,连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然而,在他45岁生日那天,他读报时受到报上登载的一则穷人奋斗发家的故事的刺激,遂立下大志,决心干一番事业。从此,他判若两人,自信和顽强毅力被挖掘出来,他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潜心研究企业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位颇有名望的大企业家。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看了这个小故事后,有学生认为,笛福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树立了新的自我形象,对自己有了美好的期待。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简述理由。
(2)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我们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成长目标?
某校七(3)班为了加强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开展了一次“迈入青春门,走好人生路”的主题教育活动。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请你积极参与以下活动。
【青春随想】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座高山,每个少男少女都是登山队员,怀揣着征服者的梦想。登山途中难免遇到坎坷,也难免有野花的诱惑和迷途的时候,山林之神只留下一句秘诀——唯大智大勇者方能登顶!
(1)读了这段文字,你对青春有何感想?
【青春误读】
刘娟同学是一个单纯向上的漂亮女生,她上课时不敢侧目而视,怕与某个男生的目光接触,因为她怕被男生喜欢,怕因此妨碍学习。母亲的教育使她对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避而远之,但开始觉醒的性别意识又使她有与男生交往的渴望。于是,在这种煎熬中,她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2)如果刘娟向你求助,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青春寄语】在“迈入青春门,走好人生路”的宣誓仪式上,七(3)班的52名学生庄严宣誓:珍惜青春时光,勤奋学习,努力奋斗,为祖国、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美好的记忆!
(3)为使自己的青春留下美好的记忆,你打算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