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
CO(NH2)+2NaOH+NaClO = 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
(1)将氯气通入到盛有NaOH的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 ℃馏分。(已知:N2H4·H2O+2NaClO = N2↑+3H2O+2NaCl)
(2)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           (填标号A或B);
A.NaOH和NaClO混合溶液
B.CO (NH2) 2溶液
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肼含量
水合肼具有还原性,可以生成氮气。测定水合肼的质量分数可采用下列步骤:
a.称取馏分5.000 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经稀释、转移、定容等步骤,配制250 mL溶液。
b.移取25. 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 mL水,摇匀.
c.用0.2000 mol/L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微黄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记录消耗碘的标准液的体积。
d.进一步操作与数据处理
(3)水合肼与碘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滴定过程中,NaHCO3能控制溶液的pH在6.5左右,原因是                
(4)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              滴定管中(选填:“酸式”或“碱式”) ;若本次滴定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为18.00 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为获得更可靠的滴定结果,步骤d中进一步操作主要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代传感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Ⅰ.某小组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图1)。
(1)制取氨气。烧瓶中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三颈瓶集满NH3的方法是将 靠近瓶口C处,若 ,则证明已收满。
(2)关闭a,将吸有2mL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图2)。图2中 点时喷泉最剧烈。
Ⅱ.室温下,测定NH3•H2O的浓度及电离平衡常数Kb
(3)从三颈瓶中用 (填仪器名称)量取25.00mL氨水至锥形瓶中,用0.050 mol•L-1HCl滴定。用pH计采集数据、电脑绘制滴定曲线如下图(已知NH4Cl溶液pH值约为5.5)。
(4)据下图,计算氨水的浓度为 mol•L-1(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当pH=11.0时,计算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的近似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Kb的计算过程在答卷纸相应区域写出)。

(5)关于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测定结果
B.未滴加酸碱指示剂,实验结果不科学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D.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氯化钠的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经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82%,为了验证其纯度,用浓度为0.1mol⋅L1的盐酸进行滴定,完成下列问题:
(1)称取5.0g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配成500mL溶液备用;
(2)将标准盐酸装在酸式滴定管中,调节液面位置在“0”刻度以下,并记录下刻度;
(3)取25.00mL待测液。该项实验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除锥形瓶外)____________,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定到溶液颜色由_________色,色刚好变成 色为止;
(4)某同学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请选用其中合理数据列出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c(NaOH)=
(5)由于错误操作,使得上述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填写编号)

A.中和滴定达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度数
B.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取用25ml待测碱溶液注入锥形瓶进行滴定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装标准溶液来滴定
D.把配好的标准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然后用来滴定。

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测定盐酸浓度的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100mL0.10mol•L-1NaOH标准溶液。
①配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_______、_______等。
②称取_____g氢氧化钠固体所需仪器有天平(带砝码、镊子)、药匙、______。
(2)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装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盐酸的体积(mL)
标准NaOH溶液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20.00
0.40
20.50
第二次
20.00
4.10
24.00
第三次
20.00
1.00
24.00

(3)①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 mol/L(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数)。
③给润洗后的滴定管中注入溶液时应________(填序号)
A.借助于漏斗 B.借助于玻璃棒 C.借助于烧杯 D.直接注入
④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下图操作_______ ,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⑤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有_______
D.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
A.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B.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C.称量NaOH固体中混有Na2CO3固体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如下图所示,取一块黄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钠会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且呈白烟状,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此反应及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B.白烟的生成说明产生了氯化钠分子
C.反应中钠元素被氧化,氯元素被还原.
(2)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_________,
从化学键的观点看,反应过程的本质就是_________。
(3)检验有Cl-生成,请补充实验步骤(可填满也不可填满)
①倒转集气瓶,加适量蒸馏水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Cl-生成。

为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表面黑色固体的成分,设计如下过程:
(1)提出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C、______中的一种或两种。
(2)验证假设:灼烧后的铜丝插入足量稀硫酸中,若溶液变蓝,说明必有__________;若溶液中有黑色不溶物,说明必有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