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1)下图为1molNO2(g)和1molCO(g)反应生成NO(g)和 CO2(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已知E1=134KJ/mol,E2=368KJ/mol(E1、E2为反应的活化能)。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则E1、△H的变化分别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若反应SO2(g)+I2(g)+2H2O(g)=H2SO4(l)+2HI(g)在150℃下能自发进行,则△H ____ 0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小于都可
Ⅱ.以CO2为碳源制取低碳有机物成为国际研究焦点,下面为CO2加氢制取乙醇的反应: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 △H=QkJ/mol (Q>0)
在密闭容器中,按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进行投料,在5MPa下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种物质的体积分数(y%)如下图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表示CH3CH2OH体积分数曲线的是____(选填序号)。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平衡常数K不再增大
B.CO2的转化率不再增大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
(3)其他条件恒定,达到平衡后,能提高H2转化率的措施是_______(选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充入更多的H2
C.移去乙醇 D.增大容器体积
(4)图中曲线a和c的交点R对应物质的体积分数yR=_______。
(8分)有机物A、B、C、D有如下性质。
(1)具有支链的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4H6O2,A可以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molA
和1mol NaHCO3能完全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写出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2)化合物B含有C、H、O三种元素,分子量为6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60%,氢的质量分数为13.33%。B在催化剂Cu的作用下被氧化成C,C能发生银镜反应,则B的结构简式是。
(3)D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可生成A的钠盐和B,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B、C、X均为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品已略去)。
试回答:
(1)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不可能是。
a. S b. N2 c. Na d. Mg e. Al
(2)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检验此C溶液中金属元素价态的操作方法是:。则B的化学式为。
(3)若A、B、C为含某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B,B为两性化合物,则X的化学式可能为(写出不同类物质)或,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写一条)。
(10分)为了防止枪支生锈,常将枪支的钢铁零件放在NaNO2和NaOH的混合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钢铁零件表面生成Fe3O4的致密的保护层——“发蓝”。其过程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 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② Na2FeO2+ NaNO2+ H2O → Na2Fe2O4+ NH3↑+ NaOH
③ Na2FeO2+Na2Fe2O4+2H2O
Fe3O4+4NaOH
(1)配平化学方程式②。
(2)上述反应①中还原剂为,若有1mol Na2FeO2生成,则反应中有 mol电子转移。
(3)关于形成“发蓝”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生产过程不会产生污染 | B.反应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具有抗腐蚀作用 |
| C.反应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 D.反应①②中的氧化剂均为NaNO2 |
(4)当NaOH溶液浓度过大,“发蓝”的厚度会变小,其原因是
。
(6分)现有1—20号元素A、B、C、D所对应的物质的性质或微粒结构如下:
①A的原子,M层上有6个电子。②B的离子与D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且可以相互组合形成常见干燥剂。③元素C,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④元素D,最高正价为+7价。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离子与D的离子相互组合形成的干燥剂的化学式是。
(2)元素C与氢元素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A与元素D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常温下A的单质和D的单质状态不同 b.A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D单质能从A的氢化物水溶液中置换出A单质
d.HD的酸性比HA酸性强
C的氢化物固态时属于晶体,该氢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H等8种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产物未标出)。已知A是正盐,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G是红棕色气体。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F;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E;
H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D中阴离子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