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1)能作为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原子得电子能力)递变规律的判断依据是 (填序号)。
a.Cl2、Br2、I2的熔点 b. Cl2、Br2、I2的氧化性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 d. HCl、HBr、HI的酸性
(2)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
NaCl溶液
NaClO3溶液
KClO3晶体
①完成I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NaCl+□H2O=□NaClO3+□ 。
②Ⅱ中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过程能析出KClO3晶体而无其它晶体析出的原因是 。
(3)一定条件,在水溶液中1 mol 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右图所示。
①D是 (填离子符号)。
②B→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生成1molC时, KJ的热(填吸收或放出以及具体数值)
已知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电子式。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④。
(4)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在实验室里制取的A中常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硫,老师启发他们设计了如右图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A和SO2。回答下列问题:
①I、II、III、IV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I;II;III;IV。(填字母)
A、品红溶液B、NaOH溶液C、浓硫酸D、酸性KMnO4溶液
②使用装置III的目的是。
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推测该反应在10~40分钟间反应速率较快的原因:。
(1)0.3 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分子式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又已知:H2O(g) =H2O(l) ; ΔH="-44" kJ/mol,则5.6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现有六种元素,其中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 A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总数比s电子总数少1 |
| B元素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且不与A元素在同一周期 |
| C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
| D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
| E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
| F在周期表的第七列 |
⑴A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个方向,原子轨道呈形。
⑵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所画的B电子排布图如图
,违背了原理。
⑶F位于族区,其基态原子有种运动状态。
⑷CD3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分子空间构型为,检验E元素的方法是。
⑸若某金属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则晶胞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该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四种基本堆积方式中的。若已知该金属的原子半径为d cm,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用字母表示)。
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A是、C是 (请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