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表中资金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时期 |
1953年~1957年 |
1958年~1962年 |
1963年~1965年 |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A.经济发展规律 B.国际环境影响 C.国家经济政策 D.产业结构调整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
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
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扎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俄国日本均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是因为俄日两国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
C.具有![]() |
D.缺乏民主传统 |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 B.发展近代教育 | C.实行征兵制 |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