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1939 年3 月15 日那个时候,世界上最感觉不到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威胁的地区是西半球,而西半球最高枕无忧的国家之一便是美国……持有此类见解的美国人坚称参加一战的主要原因是:威尔逊总统的误入歧途的理想主义:欧洲(指协约国,主要指英国)的外交手腕——美国人历来认为在斗智方面美国一向处于劣势,以及美国制造商和银行家的不爱国的自私自利,他们投机取巧地支援并资助协约国,通过院外活动,诱使政府参战,以确保他们的债务人赢得胜利,从而保全他们的私人财富。
美国卷入战争的历史,经过这么一番改编所得出的结论便是:美国人民是因受骗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防止不再重演这一可悲的历史的措施是能够而且应当采取的。
——(英)阿诺德·托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939年3月的世界》
材料二:1939年当欧洲战事正式爆发时,罗斯福通过广播向全体美国人民宣布了政府官方的中立立场。……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后,国会终于同意修改早期的中立法案。在1939年11月4日通过的修订案中,再次允许美国制造商向交战国出售武器,但必须是在“现购自运”的条件下。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这个计划被称为“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在国会两院获得了通过,并于1941年3月11日经罗斯福总统签署成为了法律。租借法案的援助金额超过2700万美元,包括枪炮、坦克、飞机、舰船、食品和其它必需品,到战争结束时共向38个国家提供了援助。
——(美)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1)材料中一所述美国卷入一战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会得出“美国人民是因受骗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结论?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突破“中立法”的?概括美国在卷入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共同点。(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沅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三 中国民族企业变化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
(2)材料二中民族企业的出现说明了什么?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近代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的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四: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政府少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政策来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什么?好在什么地方?模式僵化了又指什么?这一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4)材料四中,里根政府对美国经济政策来番“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
对于中国是否实行“三权分立”制度,邓小平曾说过“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奠定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两国各自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人们习惯上把17~18世纪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你认为这些革命的胜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邓小平所说的“三权分立”是在西方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提出来的?这场运动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它对中国等亚洲国家有何重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国民经济恢复情况怎样?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失败或挫折。请回答:
(1)指出这两次失败或挫折,并从客观、主观两方面概括其基本原因。
(2)面对严重的失败或挫折,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