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有人说:“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宣德十年(1435年),命全面停罢金、银、铜、铁官矿,令民自采炼。这表明
A.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 |
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D.官营业管理手工方式落后 |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这表明丘吉尔
①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②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
③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④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主要是指
A.重新确立了美国倡导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原则 |
B.美国攫取了日本在中国的特权 |
C.美国海军力量与英国等同,并抑制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膨胀势力 |
D.挽回了美国在巴黎和会上丢掉的面子,与欧洲列强、日本并驾齐驱 |
下列对一战以后形势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华盛顿会议以前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和欧洲的统治秩序是稳定的 |
B.美国倡议建立国联并没有加入国联,国联为英法控制 |
C.《凡尔赛和约》标志着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
D.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不可能制止侵略、制止战争 |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西方衰落”的开始,刺激了西半球和远东的世界权力中心的成长。这里的“世界权力中心”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A.美国和中国 | B.苏俄和日本 | C.美国和日本 | D.苏俄和中国 |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 |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