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显露疾病的症状。
——摘编(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原因。
(2)结合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简要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含义。
阅读下列材料:
征税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统治形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法国在埃及实行不同的征税形式。
回答:
(1)奥斯曼土耳其和法国在埃及征税的目的是什么?
(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埃及的主要征税形式是什么?这种形式的结局怎样?
(3)试简单比较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法国在埃及征税上的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包税人)在夜晚催促农民第二天早起来干活。谁稍晚一点,哪怕家里有紧要事情,也不行,乡丁们会来揪着他的胡须又打又骂。
——埃及史学家迦白鲁谛
材料二 农民的地位比用金钱买来的奴隶还要卑贱。奴隶在走投无路时还可能逃亡;农民则不行,他们不能轻易遗弃自己的土地,即使逃跑了,他们的主人也会把他们追回来,加倍的惩罚他们。
——埃及史学家迦白鲁谛
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农民在埃及的地位。
(2)上述材料是指埃及的哪一种经济制度?
(3)拿破仑统治埃及时对这一制度采取了增样增怎样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比较一般的历史的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常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加尔文的信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据恩格斯的评论
材料二加尔文提出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材料三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由长老12人和牧师5人组成……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采取何种形式?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恩格斯为什么称“加尔文的信条只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导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一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扣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一一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四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路德阐述了什么观点?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在这里.如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依据史实,进一步说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当时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