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老师整理药品时,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他让同学们对这瓶NaOH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其变质程度如何?
【提出猜想】甲同学的猜想:NaOH溶液没有变质
乙同学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根据表中的内容填写乙同学实验的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加          ,再滴加      试液
                
NaOH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乙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反思】乙同学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代替。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固体沉淀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结晶水合物受热后易失去结晶水,如CuSO4•5H2OCuSO4 + 5H2O↑;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③无水氯化钙可做吸水剂;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洗涤、室温晾干得蓝色固体。
Ⅱ.用下图所示方案,初步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2)无色气体为
(3)加入足量铁屑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结论:猜想不成立。
Ⅲ.固体组成定量测定:
设固体为aCu(OH)2•bCuCO3•cH2O,为测定其组成,称取24.0 g蓝色固体。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图中注射器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a关闭,b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打开进空气,b关闭。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反复推拉注射器;③称量B、C、D、E、F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加热B处试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⑥再次称量B、C、D、E、F的质量。
问题探究:
(4)写出Cu(OH)2、Cu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样品分解的总反应方程式
说明装置B中样品没有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5)D中的药品为,作用是
(6)进行步骤⑤的操作,是为了,该操作中推注射器时缓缓的目的是
数据处理:


B
C
D
E
F
反应前
124.0g
250.0g
300.0g
350.0g
360.0g
反应后
116.0g
253.6g
304.2g
350.2g
360.0g

(7)据下表数据,E装置质量增加的原因是;24.0g固体分解出水的质量为g,
(8)求该固体的化学式中 a:b:c=。(写出计算过程,4分)

探究实验报告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的名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的目的:理解掌握蜡烛的有关性质知识
实验用品:蜡烛、火柴、

步骤和方法
现象
分析
点燃前

蜡烛是白色蜡状固体,硬度小,稍有气味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
石蜡浮于水面

点燃蜡烛

蜡烛先熔化后气化,再燃烧;火焰明亮且明显分成三层

在烛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或水珠

在烛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振荡
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斑点

熄灭蜡烛
火焰熄灭,灯芯上产生一缕轻烟
轻烟为蜡烛蒸气冷却所致,遇明火可以燃烧。

结论:在通常情况下,蜡烛是白色蜡状固体,稍有气味,熔点、熔点较低,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蜡烛在点燃条件下能燃烧,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等。
问题和建议:为进一步说明蜡烛是先气化,然后是石蜡蒸气燃烧,可用一根尖嘴的细玻璃管插入焰心,然后在尖嘴处点燃。根据是否能点燃,可推断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在化学实验室,小刚和小强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为检验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小刚和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小刚: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人几滴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
小强: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理由是.
请你设计另外一个方案,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并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交流反思】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N a C l + 2 H 2 O = 通电 2 N a O H + H 2 + C l 2 ),这种工业称为"氯碱工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 N a 2 C O 3 ,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可能含有 N a C l ,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用简洁的文字表述)。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烧碱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发热
原因是
②向①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
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③向②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样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

【交流与讨论】小明同学提出:"上述实验中稀硝酸也可以用稀盐酸代替"。你认为他的观点
(填"正确"或"不正确")。
II.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设计实验】小婉同学设计探究方案后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利用小婉同学测得的数据计算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列出计算过程)。
【交流与反思】小强同学认为小婉同学设计的探究方案不够严密,其理由是:
(1)探究方案中未考虑氢氧化钠的吸水性。
(2)探究方案中因缺少(填操作名称),导致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镁铝合金强度大、密度小,合金表面易上色,常用作笔记本电脑的外壳。
Ⅰ.(1)形状大小相同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同样的盐酸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两者都发生反应 B.镁比铝反应剧烈 C.铝不与盐酸溶液反应
(2)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而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水共同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钠盐(用化学式 N a A l O 2 表示)和 H 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三位同学通过进行如下途径探究,来推算某铝镁合金(假设不含其它杂质)中铝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镁铝合金与氧气反应,测定参与反应的氧气体积。如右图所示,称量一定量镁铝合金粉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参与反应的氧气体积与相等。

方案二:铝镁合金与盐酸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装置如右图所示。

(1)通过排水法测定所收集到的氢气体积,装
置导管口 a b c d 的连接顺序是:
a→

(2)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烧瓶内还留有气体,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没有")影响。
方案三:铝镁合金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称取 8 g 镁铝合金样品,把 60 g 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反应过程如下图:

(1)实验中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
(2)从上图数据可知,该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
【反思与拓展】利用铝镁合金中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和方案二装置,通过测定
体积,也可得出合金中铝的质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