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③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④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⑤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②子贡:孔子的弟子③终业:完成学业④赐:我,指子贡⑤奚:怎么下列“以”字的用法与“不敢出一言以复”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计日以还 | B.人多以书假余 | C.以中有足乐者 | D.不以千里称也 |
下列各句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
| A.腰白玉之环() | B.色愈恭,礼愈至() |
| C.媵人持汤沃灌() | D.简子不说()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B、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宋濂和子贡都很尊重老师,甲乙两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这一点,用原文回答
宋濂:
子贡: 甲文中写到“大雪”,乙文中提到“江海”,它们在文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古诗文填写
我们诵读诗文,是在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刘禹锡用“ ”告诉我们,在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旧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苏东坡一“ ”道尽千古离人之心;刘祯以松柏为喻,“ ”一句劝勉后人,保持做人的气节;王维用“ ”一句,表现出这位山水田园诗人视山间为乐土,能随时领略大自然美好的悠闲心境。
课外文言文阅读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徒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
月流影移,复徒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网]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裹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自:曦:湍:旦: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B.沿溯阻绝溯迎而上 |
| C.哀转久绝绝巘多生怪柏 | D.自三峡七百里自非亭午夜分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内容,说说作者抓住三峡夏季和秋季的哪些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牺牲玉帛⑵神弗福也⑶而齐不听⑷苏秦谓齐王曰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甲】文中,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才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方两三级()(2)患其塔动 ()
(3)便实钉之()(4)人皆伏其精练()下面各项“之”的用法与“钱帅登之”不同的一项是()
| A.乃以瓦布之 | B.土人谓之“傍不肯”(《以虫治虫》) |
| C.昂首观之(《幼时记趣》) | D.春冬之时(《三峡》)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为什么匠师们按照喻皓的话去做,塔就不动了呢?(用原文回答)
“皓笑曰”,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念无与乐者()②怀民亦未寝()
③相与肯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
| B.相与步于中庭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
| C.庭下如积水空明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 |
| 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 |
翻译下列句子。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本文第(2)段三句话,描写了什么景色?这样描写有怎样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