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编号C1-C6,浸在一块点样瓷板6个凹穴(C1-C6,凹穴中滴加等量相应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用镊子将小圆片放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上的不同位置,37℃孵育30min,倒入碘液1min后洗去碘液,观察培养基上相应位置是否产生透明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该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编号 |
所加溶液 |
实验现象 |
C1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 |
透明圈直径较小 |
C2 |
稀盐酸 |
无透明圈 |
C3 |
稀碳酸钠溶液 |
无透明圈 |
C4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 |
透明圈直径很小 |
C5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 |
透明圈直径最大 |
C6 |
蒸馏水 |
无透明圈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C4、C5为实验组,C1和C 2、C 3、C6均为对照组
C.该实验说明绿豆淀粉酶在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D.若在C 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与C5相同
如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量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
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1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A点 |
B.图1中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动作电位 |
C.图2中由A到C属于去极化过程 |
D.图1中A装置测得的电位是由Na+大量内流形成的 |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
神经肌肉接点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扩散,不消耗能量 | B.胞吐,消耗能量 | C.胞吐,不消耗能量 | D.主动转运,消耗能量 |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即没有神经冲动传播的时候)时,其电位为外正内负状态,即:()
A.极化状态 | B.去极化状态 | C.反极化状态 | D.复极化状态 |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