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族化合物A1和A2分别和浓H2SO4在一定温度下共热都只生成烃B,B的蒸气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的59倍,B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有三种,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1)D的分子式为 ,I中官能团名称为 ,
反应③属于__________ 反应(填反应类型)。
(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2_______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J是比化合物E多一个碳原子的E的同系物,化合物J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②能使FeCl3溶液显色;
③与E含有相同官能团
请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峰面积比为1:1:2:2:6的结构简式: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i是铁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请写出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中,熔点最低的是__ __。(填元素符号)
(3)NH3·H2O的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试判断NH3溶于水后,右图中形成的NH3·H2O的合理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4)a位于第ⅠA族,有人认为a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 | B.H3O+ | C.NaH | D.H2O2 |
(5)19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制备F2单质作出重要贡献的化学家莫瓦桑,请预测首先被用来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是_________(填写字母)。
(6)利用稀有气体化合物,人们实现了许多制备实验上的突破。如用XeO3在碱性条件下与NaBrO3反应生成NaBrO4,同时放出Xe。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W、M、X、Y、Z、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X的焰色呈黄色。六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71,W、Q最外层电子数相同,Q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Z的单质和氧化物均为原子晶体。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Y的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Y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M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电子式并在括号内指出所含化学键的类型:W的单质______________();
X与W按原子个数比2:1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
(3)W、M、X、Y、Z、Q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W、M、Q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氢化物分子式表示);Z元素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___________________。
(5)X、Y、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均可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与C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1)写元素符号:A为 ,B为 。
(2)写出元素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3)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是。
(4)E属(“离子”或“共价”)化合物。E中含键。
(5)写出A、B形成的化合物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C与D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1)下列微粒之间,属于同位素的是,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填字母)
A.正丁烷和异丁烷 | B.红磷和白磷 | C.氕和氚 | D.氯气和液氯E.冰和干冰 |
H.CH3CH2CH2OH和CH3OCH2CH3F.氧气和臭氧G.13C和14C
(2)有下列几种物质:①氯化铵 ②金刚石 ③硫 ④铁 ⑤氯化钠 ⑥钠 ⑦二氧化硅 ⑧干冰,其中:a.硬度最大的物质是(填编号,下同)。b.以共价键相结合,原子彼此间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化合物是;晶体内存在单个分子的单质是。 c.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1.92gCu片与定量的浓HNO3作用,当收集到NO2和NO气体共1.12L时(标准状况),金属铜恰好全部作用。则
(1)反应中消耗HNO3_______mol(2)被还原的HNO3________mol
(3)转移电子________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