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毕淑敏
①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②“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小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③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我双腿。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倾听着,等待铃声终结。
④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那么久”吗?我想在学校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学生对勤杂工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子蛀过,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一群猴子在乱窜……
⑤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他若一人,会冲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稳当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这一片爱心。
⑥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了。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一样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⑦“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⑧“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发作。“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祥地看着我。
⑨“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⑩“你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 第⑤段“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一句中,加点的“这秘密”指什么?
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⑤段画线的“悠长的铃声”中,删去“悠长的”好不好?为什么?
本文的标题“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非常独特,请说说它的妙处。
文章误会老师傅姓氏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多处伏笔,请找出一例。
踏雪狂欢 末日“走你”
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这一天,冰城市民是怎样度过的?记者在采访中看到-----
昨天5时30分,101路公交车驾驶员王丽华发出第一班车。一乘客一路上都打手机,还不住地唠叨着,“都世界末日了,咋也得和家人在一起”,王丽华咋也想不明白,这位乘客这么劝人,为啥自己独自早早赶车去上班?
王师傅说,现在路滑,乘客乘车上班高峰也提前了,每天5点多车上乘客就不少了。一位经常坐她车的乘客一大早上了车,见了王丽华还说,“啥‘世界末日’啊,大家不还是该干啥干啥。”
当被问到“为啥不给自己放天假,陪家人在家里迎接‘世界末日’时”,王丽华说,“如果公交司机都相信传言了,满大街都会是等待坐车的市民……”
末日炒作,传言不可信
关于“世界末日”马警官认为,但凡有点知识的人,都不会相信,大家不如计划一下准备一份好吃的馅料,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好好传承我国的民俗习惯。
马警官说,“世界末日”的传言都是在网上被炒起来的,这也给市民提个醒,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素质,来抵制传言才对。而由此也可以看出,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市民更应当擦亮眼睛,仔细分辨网络信息的真伪,防止陷入网络骗局。
“末日说”只是一个谣传,很多人却把这当成一个表达爱意、传递情感的契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网络上,“末日”似乎也成了一个融汇款款温情的日子,所表达的感情却着实是情真意切。
市民小王背井离乡,来到哈尔滨刚参加工作不久。平日里,小王为工作忙碌着,很少回家。“末日”临近,小王决定回一趟家,和父母在一起。小王告诉记者:“‘世界末日’这些传言,其实我从来不信。虽然我家人也不信,但是最近却还是会经常提醒我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其实他们只是不放心我独自在外面。”
此外,不少新人选择在“世界末日”这一天相约走进婚姻堂。在腾讯微博,一个名为“‘末日’前的念想”活动,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在不放过任何一个假期的商家眼里,非科学、非理性的“末日危机”近日旋即变身为“末日商机”。
位于鸿翔路的一家海鲜酒店经理告诉记者,从本周一开始就出现了预订高潮,“末日狂欢”成为大家聚会的噱头,致使酒店“圣诞旺季”提前来到。昨天,我市各大电影院爆棚。记者从中央大街一影城了解到,从昨天下午起订票火爆,观众多是年轻人,“大家把‘世界末日’当节日过”。根据语段,请给横线上给各个片段添加合适的小标题(每个标题字数10个左右)
根据你的积累,说说标题“走你”的意思
我们也经历了这场“末日”传言,请描写你当时的心情?
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亲被人扇耳光(莫言)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A)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B)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文章写了五件与母亲有关的事,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语言简练,每一题的概括字数不超过15字)
(1)记忆最早的一件事:
(2)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目睹母亲被扇耳光,
(3)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
(4)最后悔的一件事:
(5)十几岁时:“我”担心母亲的病而痛哭请从文中(A)(B)任选一处,自选角度进行赏析。(3分)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假如母亲被打,有的母亲说,“孩子,长大替妈妈报仇”假如孩子多
收了别人的钱,有的母亲说,“孩子真聪明”,……莫言的母亲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从中可以看出她身上哪
些高贵的品质?2012年莫言的幸福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你知道为什么吗?
现代文阅读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
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
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3分)
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分)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②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现代文阅读
①科学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尽管世卫组织29日提高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戒级别,而且卫生管员也证实美国出现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但研究病毒的科学家们却渐渐达成共识,认为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②事实上,上月底首先在加州圣迭戈和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③众所周知,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在任何时候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④田纳西州流感病毒学专家理查德•维比说:“这种病毒与1918年的致命性病毒完全没法相比。”1918年暴发的流感造成全球大约5000万人死亡。
⑤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是不祥之兆。它们都是在春天流感季节的末尾出现,两者似乎都是重点袭击年轻人和健康人,而不是老年人和婴幼儿,而且它们都是H1N1变种,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两个关键的蛋白类型,这两个蛋白类型主要决定着病毒的传染力和扩散力。
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周一上午公布了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病人身上病毒的基因序列,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立即开始下载那些信息。他们把病人身上的病毒(1918年的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D等)进行对比,之后发表了令人欣慰的消息。
⑦纽约西纳山医疗中心微生物学家彼得•帕勒斯说:“这种病毒缺少某些特征”。尤其突出的是,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
⑧佐治亚大学流感专家拉尔夫•特里普说,对这种病毒蛋白类型的初步分析表明,经历过1957年那场流感的人可能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1957年的那场流感疫情造成全球约200万人死亡。
⑨这或许可以解释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上这种病毒的原因。迄今,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最为严重。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5月)科学家提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的依据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的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
B.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随时突变,变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 |
C.“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人们认为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完全相同。 |
D.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原因可能是对这种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
在第④和第⑤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方法来解释“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材料一:四川省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17日下午宣布:与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某某接触的最后一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患者包某某也同时治愈出院。(《钱江晚报》)
材料二:2009年5月17日,北京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三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患者为女性,18岁,北京人。5月11日13时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089航班到达北京。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开展了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全部密切接触者均已查明并进行了医学观察,未发现不适症状。(《人民日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爱
⑴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⑵有次我偷了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⑶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症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置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⑷在我的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点不太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⑸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⑹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到这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再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⑺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予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⑻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
⑼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⑽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不知道怎样表达我。除非……
⑾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用自己的话概括上文的中心。
文章开头一句“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即要告诉读者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