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同学要研究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改变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在离地面高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着与桌子右边缘垂直的方向放置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的小刚球接触。将小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小球沿水平方向射出桌面,小球在空中飞行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力加速度为g
(1)若测得某次压缩弹簧释放后小球落点P痕迹到O点的距离为s,则释放小球前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         
(2)该同学改变弹簧的压缩量进行多次测量得到下表一组数据:

弹簧压缩量x/cm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小球飞行水平距离s/×102cm
2.01
3.00
4.01
4.98
6.01
6.99

结合(1)问与表中数据,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压缩量x之间的关系式应为        
(3)完成实验后,该同学对上述装置进行了如下图乙所示的改变:(I)在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木板竖直立于靠近桌子右边缘处,使小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O;(II)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的距离固定,再使小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上得到痕迹P;(III)用刻度尺测量纸上O点到P点的竖直距离为y。若已知木板与桌子右边缘的水平距离为L,则(II)步骤中弹簧的压缩量应该为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乙、丙三同学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所用弹賛测力计的量程为0~ 5N 他们均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连接弹簧测力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点0。如图所示,操作时细绳都与平板平行,用F1和F2表示拉力的方向和大小。
甲同学F1和F2的方向互相垂直, F1= 3.0N, F2=3.8N;乙同学F1和F2方向的夹角约为30 º; 丙同学F1和F2方向的夹角约为120 º。F1= F2=4.0N

这三位同学中操作不合适的是 同学,原因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mB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使悬线在A球释放前伸直,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且线与竖直线夹角为,A球释放后摆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移到与竖直线夹角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图中S是B球初始位置到B球平均落点的水平距离。

(1)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表示碰撞后A球、B球的动量:
PA/=;PB/=
(2)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表示需要验证的动量守恒表达式: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与B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2)在实验中,如果只将OB、OC绳换成橡皮筋,其他步 骤保持不变,那么实验结果(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实验纸带,纸带上O、A、B、C、D、E、F、G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
(1)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s。
(2)由纸带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a=m/s2,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vD=m/s(以上两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F到G的距离为cm。
(3)若实验时,电源频率略低于50Hz,但该同学仍按50 Hz计算小车的速度,则测量得到的小车速度与真实速度相比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A=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m/s2。(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