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设会 |
某班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准备利用暑假时间编撰不同时期《革命英烈小传》分册,其中一组搜集到了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毛岸英等英雄人物的相关资料加以整理。该组英烈应属于( )
A.国民革命军北伐英烈 | B.抗日战争英烈 |
C.人民解放战争英烈 | D.抗美援朝英烈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能充分说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C.土地改革运动 | D.三大改造的完成 |
现代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渐丰富,被称为“第四媒体”的是
A.计算机网络 | B.广播 | C.书籍报刊 | D.电视 |
有人说:中国人看时间,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A.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 B.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展进步 |
C.中国轻工业发展水平发生了变化 | D.中国人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