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1) 这次运动的名称、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吸收那些经验教训?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5)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具体表现有哪些?
材料五:2010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七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发展基础的意见》出台,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新政策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7)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我们应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
请回答:
(1)歌中的老人指的是谁?
(2)根据歌词回忆,1979年,1992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重大影响?
(3)在这位老人故去的1997年和1999年我国又发生了两件与他有关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事情?它与我国在七,八十年的提出哪一项具体措施有关?你能说说它的内容嘛?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观察图片,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握手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为什么称其为“历史性的握手”?
(2)图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1)抗美援朝是哪一年开始的?
(2)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3)参战部队司令是谁?在战争中涌现出那些英雄人物?(至少两个) 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被赞誉为什么?
(4)抗美援朝结果怎样?
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史实,请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三方面列举日本学习唐朝的事例。
(2)列举唐朝时,中国和日本交往的两个史实。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北方,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南方的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
(2)“南海一号”古沉船的重见天日,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猜一猜,如果这艘船从泉州港出航,船上可能装载着哪些货物?(至少列出三项)
(3)为什么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4)试述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