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源应该是
A.重农抑商政策 |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
C.商品经济的繁荣 | D.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
C.皇权不断加强 |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
B.宋太祖重视教育 |
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 |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表明()
A.封建统治出现民主化的演变趋势 |
B.宰相位尊权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
C.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 |
D.汉代宰相掌握实权,唐代宰相形同虚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