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的“京都芜湖会馆”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馆,会馆作为“乡土之链”,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下列关于会馆说法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③ |
《管子》中有一句话:“彼鸿有时而南,有时而北,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惟有羽翼之故”,意思是领导者因为有辅佐他的人,所以不怕掉下来,可以随心所欲。齐桓公也感慨说“寡人之有仲父,犹飞鸿之有羽翼也。”其中“仲父”推行的改革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是
A.废除了井田制 | B.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 C.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 D.建立了郡县制 |
某一寺院的墙壁上题着这样一首无名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这首诗主要反映的是①临安交通发达②那时已经有交通地图了③人民渴望收复失地④南宋统治腐化苟安
A.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 |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 |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待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A.孝、廉![]() |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
C.科举考试的办法 |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 C.废丞相,设内阁 | D.确立三省六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