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这反映出明末内阁
|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
|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
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 A.晚清社会不同阶层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 |
| B.立宪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 C.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强大的社会风潮 |
| D.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一场政治运动 |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
|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
|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
|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
|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
| 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
|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
布罗代尔认为,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每一种解释因新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亚里士多德力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 |
| B.亚里士多德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 |
| C.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
| D.基督教神创论—拉马克早期进化说—达尔文进化论 |
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
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D.强有力的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