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化学实验室,小刚和小强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为检验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小刚和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小刚: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
小强: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理由是                     
请你设计另外一个方案,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并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交流反思】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火柴、药匙、升降台、木条、棉花、镊子及以下仪器:

(1)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有①锥形瓶和  (填序号),还需补充的仪器是  (填名称)

(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制取氧气和检验氧气的装置图补充完整。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  时,开始收集,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温度升高且  ,使试管内压强  ,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

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  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解性

溶剂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实验三】

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实验三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1)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从  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总结归纳】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从而判断反应的发生。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木条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3)C中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填序号),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分子式为C 2H 6O)俗称酒精,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   ,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   作用。

【提出问题】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 2

猜想二:CO 2

猜想三:醋酸(C 2H 4O 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C、H、O三种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20%),由此可推知物质B的分子式为   

【拓展活动】

(1)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已知:乙醇、B物质遇无水硫酸铜均不显蓝色),说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有   生成。

(2)乙醇在微生物(醋酸菌)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醋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收集气体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指定序号的仪器名称:A   D  

(2)在溶解固体时,C的作用是  ;用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  处保持水平。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F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  法;不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