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很多因素都能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于是同学们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 |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测量数据 |
| Ⅰ |
50.0g |
1% |
0.1g |
9 mL |
| Ⅱ |
50.0g |
2% |
0.1g |
16 mL |
| Ⅲ |
50.0g |
4% |
0.1g |
31 mL |
【实验分析】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格中的“测量数据”的指的是: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实验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评价】
(1)甲同学提出在上述实验中测量______________同样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2)乙同学提出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反思】
除了上述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外,___________(写一种)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12月9日,由航天员王亚平主讲的“天宫课堂”压轴实验圆满成功。实验中往漂浮在空中蓝色水球中放入半片泡腾片【主要成分是柠檬酸( )和碳酸氢钠】,泡腾片与水作用,不断产生小气泡,水球逐渐变大。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为什么泡腾片遇到水才产生气泡?
【猜想与假设】
小亮同学结合已有知识,判断产生的气泡是 ,他的判断依据是 。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亮同学在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模拟用维生素C泡腾片和水制取并验证该气体的性质。

(1)仪器a的名称 ;仪器b的名称 。
(2)实验室要用以上装置制取并收集该气体。需要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选择此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
(3)小亮同学将该气体通入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反思交流】
小丽同学提出,泡腾片遇到其他液体也能产生气泡吗?她设计并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将4片同样的泡腾片同时放入四个盛有50mL不同液体的烧杯中:
|
实验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实验1 |
放入水中 |
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
有水存在,泡腾片才能产生 。 |
|
实验2 |
放入植物油中 |
植物油中 ; |
|
|
实验3 |
放入酒精中 |
酒精中无明显现象; |
|
|
实验4 |
放入白醋中 |
白醋中 。 |
|
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通过以上实验你还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启示】
维生素C泡腾片最好 保存。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研究它们的性质有重要意义。某化学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1)实验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二体现了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以下填化学用语) 和 结合生成 。
(3)写出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四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后,探究小组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4)猜想一:氯化钠
猜想二:氯化钠和
猜想三:氯化钠和氯化钡
【实验过程】
(5)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二不成立 |
|
另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稀硫酸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 不成立 |
【拓展与延伸】
(6)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它们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 的过程。
某校进行化学实验技能比赛,实验桌上准备了部分仪器和用品,如图所示:

(1)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甲同学要进行“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操作,可从如图中选择的仪器有(填数字序号) 。
(3)乙同学要进行“粗盐提纯”中的“过滤”操作,除如图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增加一种仪器,这种仪器的作用是 。
(4)以下是丙同学进行“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序号) 。
| A. |
添加药品 |
| B. |
清洗仪器,整理实验台 |
| C. |
收集气体 |
| D.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针对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展开探究。【猜想与假设】甲同学:两种物质混合,有两种可能。
(1)不发生反应,仅仅是简单混合;
(2)发生反应,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设计与实验一】取少量稀硫酸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然后向试管中又滴加2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内无明显现象产生。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
【解释与结论一】如果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一定是简单混合,那么溶液一定会呈现 ,但是这样的现象并未出现,说明试管内 ,即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
【设计与实验二】乙同学受到启发。取少量稀硫酸于试管中,用pH试纸测得试管内溶液的pH为a;然后向试管内滴加3滴氢氧化钠溶液(如图),振荡,又用pH试纸测得pH为b;继续向试管内滴加3滴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再用pH试纸测得pH为c。
【解释与结论二】三次测得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不断滴加,试管内溶液的 性在逐渐减弱。
【设计与实验三】继续向上述试管内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当pH大于7时,试管内 ,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所做实验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用装置E(正放)收集氧气,验满的实验操作是 。
(3)若用A、E、F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填管口序号)。
(4)装置C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 。
(5)装置A与改正后的装置C相比,其优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