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走进化学实验室.邀请你参加以下活动.(已知:① , 溶液呈碱性;② 微溶,但在稀溶液中看作可溶,其水溶液呈中性.)

(1)甲、乙两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稀硫酸和稀
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丙、丁两同学想再现课本上将"澄清石灰水滴入
溶液"的实验现象,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并各自进行操作.
【问题讨论】教师首先肯定了这四位同学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请你填空:
甲、乙同学将较多量的稀硫酸加入锥形瓶后,他们是依据溶液的颜色由色变为色的现象来判断两者确实发生反应的.丙、丁同学的实验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意外发现1】甲同学和丙同学在洗刷仪器前,将
、
装置锥形瓶中的残留物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发现白色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废液缸中形成无色溶液.这一现象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于是,他们又以"无色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经讨论呈现出如下猜想:
①溶质为:
、
②溶质为: 、 、
③溶质为: 、 、
请你判断: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是(填数字代号).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针对认为合理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将下表补充完整.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 取废液缸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溶液,观察 |
a.若有气泡产生,则猜想成立(填数字代号) |
| b.若无气泡产生,则猜想成立(填数字代号) |
【意外发现2】乙同学和丁同学在洗刷仪器前,将 、 装置锥形瓶中的残留物倒入另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发现沉淀不溶,没有气泡,上层清液呈红色,此时,上层清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许多组,如:
① 、 ;
② 、 ;
③ 、 、 ;
④ 、;
⑤
、
、.(未列全.请用化学式将④、 ⑤补充完整)
(2)教师点拨:证明稀硫酸和
稀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的方法还有多种.
【拓展探究】小组同学用其他装置继续进行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硫酸(适量)与
稀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
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则(填"能"或"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②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硫酸(少量)与
稀溶液?昆合后,再向其中加入
溶液至蓝色沉淀不再产生时,消耗了
溶液,此时还必须做一个对比实验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个对比实验是(简述操作方法及结论):.
还可以将上述
溶液换成溶液等(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同样也可以证明稀硫酸和
稀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一些金属易生锈,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金属锈蚀进行探究.
【实验一】取5枚去油去锈的洁净铁钉,分别装入下表的试管中,进行实验.
|
实验图示 |
|
|
|
|
|
|
生锈时间 |
8min |
较长时间不生锈 |
5min |
3min |
1min |
(1)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 (填“慢”或“快”);在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环境中铁钉生锈速率较快.
【实验二】为探究铁锈的成分,用图1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和吸收均完全).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碱石灰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

(2)请指出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 .
(3)加热前,先通入CO一段时间,目的是 .
(4)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 由此推知铁锈中一定含有 元素,从而推断出空气中的 参加了铁生锈反应.
【实验记录】
|
铁锈样品的质量/g |
装置B的质量/g |
装置C的质量/g |
|
|
反应前 |
23.2 |
232.4 |
198.2 |
|
反应后 |
/ |
239.6 |
211.4 |
(5)根据上表数据推算,可确定铁锈的成分,用FexOy•nH2O表示,则n= ;若缺少D装置,x:y的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欲通过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用图2所示装置,试管内可选用的物质如下:
①O2②水③CO2④O2和CO2⑤CO2和水⑥O2和水⑦O2、CO2和水
至少需要选用 (填数字序号),才能达到探究镁带锈蚀的条件.
(7)请写出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可以选用图1中装置 (填字母序号),二氧化锰作该反应的 。
(2)用图2的装置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容易导致集气瓶炸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如图3所示,红磷用酒精灯加热后才能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停在刻度 (填数字)处。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到实验室做实验。小明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无明显现象,然后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加C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小杰做的实验和小明一样,但没有出现白色沉淀。他们为了查明原因,查阅资料:①CO 2与NaOH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少量CO 2得到Na 2CO 3,过量CO 2得到NaHC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2NaOH=Na 2CO 3+H 2O,Na 2CO 3+CO 2+H 2O=2NaHCO 3;②Ca(HCO 3) 2溶于水,溶液呈碱性;③CaCl 2溶液呈中性:④Na 2CO 3、NaHCO 3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与酸反应;⑤铝、锌、铁、铜的盐溶液与NaHCO 3溶液混合会产生沉淀。
他们对CO 2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Na 2CO 3;猜想②NaHCO 3;猜想③Na 2CO 3、NaOH;猜想④ 。
【实验探究】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1)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CaCl 2溶液,振荡;再加入 |
无明显现象;有气泡产生。 |
猜想②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2)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 2溶液,振荡;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 |
产生白色沉淀; 。 |
猜想③成立 |
【继续探究】将4.0gNaOH固体溶解在100mL水中,然后通入4.0g二氧化碳气体,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 、B .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熄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一个): .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若用如图H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你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收集满氧气的标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