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想用10%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两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①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⑿ 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⒀ 。
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14.6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⒁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②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⒂ (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
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他们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写出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现 象 |
结 论 |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
⒃ |
NaOH溶液部分变质 |
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⒄ 。
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实验现象为: .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
(3)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
小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同学们将稀盐酸与刚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实验二】小芳改进了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镁,没有现象,说明 .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如图实验二).
(1)开始时没有气泡,持续滴加后产生气泡,说明盐酸确实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请你帮他们再设计一个实验,(写出操作及现象)也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3)实验二给你提供的信息是: .
【实验三】小芳将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黄,证明发生了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为: .
【表达交流】有些反应伴随固体消失、变色等现象,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可以通过 将无现象实验显性化,获得结论.
【反思应用】根据大家的交流,若继续向实验三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过一会儿有红褐色沉淀出现,说明 .
【拓展延伸】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检验三种饮品中Vc含量的顺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在三支试管中各盛2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分别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和梨汁,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时,记下所用滴数.
[实验数据]
试管编号 |
A |
B |
C |
饮品 |
果味饮料 |
苹果汁 |
梨汁 |
滴加的滴数 |
40 |
10 |
20 |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三种饮品中Vc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填编号)
探究二:某同学联想到黄瓜等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Vc的含量产生影响,展开探究: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试管的大小不同
B.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C.每次实验所用的黄瓜汁颜色不同
[思维拓展]某同学查找了Vc相关资料得知:Vc能溶于水,在加热或碱性环境中易被氧化而破坏,由此该同学继续以下探究:取2片Vc药片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VC的溶液显酸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溶液逐渐变成紫色,说明 ,那么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V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白色)
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相应实验结论。
取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将_______完全除去;
取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借助于____________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请写出上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
(2)若要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__进行组装(填仪器下方的序号,下同),其收集装置可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图中⑥装置收集氧气,则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