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烟台)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明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定了两个方案:
a.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b.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从两个方案中任选一个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有两个规格为“ ”、“ ”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 .
(1)本实验中应选择规格为 的滑动变阻器。
(2)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并在图乙的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在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 (选填“大于”或“小于”)额定功率。
(4)用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也可以测量电阻,若考虑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那么测量值要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
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如下: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滑块的重力,滑块和钩码的总重记作 ;
②将放有钩码的滑块放到平板小车的水平接触面上,通过水平细线和弹簧测力计相连,向左拉动平板小车,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出示数 ;
③多次改变滑块上的钩码的个数并重复步骤②,记录相应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④仅更换表面不同的平板小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接触面 |
钩码个数 |
滑块和钩码总重量 |
弹簧测力计示数 |
接触面一 |
1 |
1.5 |
0.6 |
2 |
2.0 |
0.8 |
|
3 |
2.5 |
1.0 |
|
接触面二 |
1 |
1.5 |
0.9 |
2 |
2.0 |
1.2 |
|
3 |
2.5 |
1.5 |
(1)此实验是根据 原理测出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该滑块分别在两个接触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与对应压力 关系的图象。
(3)由图象可知,滑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变大,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接触面 (选填“一”或“二”)的表面更粗糙。
(4)此实验中是否必须匀速拉动小车? (选填“是”或“否”)
某同学在做“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质 |
次数 |
质量 |
升高温度△ |
加热的时间 |
甲 |
1 |
0.1 |
10 |
2 |
2 |
0.2 |
10 |
4 |
|
乙 |
3 |
0.1 |
10 |
1 |
4 |
0.2 |
10 |
2 |
(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物质的 有关。
(3)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
(4)分析第1、4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加热时间相同,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5)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 (选填“甲”或“乙”)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6)该实验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和 。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可以判断此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或“小于” ,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原理。若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在光屏上将 (选填“会”或“不会”)成一个完整的像。
(2)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不断缩短,光屏上的像逐渐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其中电源电压为 ,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灯丝电阻约为 )。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应将图甲中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端(选填“
”或“
”)。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向 移动(选填“ ”或“ ”)。
(4)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关系如图丙,分析图象可知:
①小灯泡额定功率是 。
②小灯泡灯丝电阻是变化的。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