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本溪)小文和小红想测石块的密度,发现桌上的器材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
(l)小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小红认为此操作有误,错误是 。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
(3)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操作:
a.把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g。
b.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145g。
c.通过计算,求出石块的体积为 cm3,石块的密度为 kg/m3。
(4)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b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低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 (填“偏大”或“偏小”)。
(5)在这个实验中,若把天平换成另一种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利用其余部分器材,也可以测出石块的密度。请完成实验操作的步骤,并写出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①用细线把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得 。
② 。
③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探究浮力的大小
数据 结论 |
如图,甲、乙、丙、丁是用同一金属块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①图丙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比图乙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填“大”或“小” ,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②图丁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 ③比较图 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
数据 结论 |
如图,用木块、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和小桶进行实验: ④木块受到的浮力 。 ⑤木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 ⑥比较数据可知: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
实验探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数据 |
如图甲,利用钩码和刻度尺测量出杠杆平衡时各个力及其力臂,测得数据如下表:
|
||||||||||||||||||||
结论 作图 |
①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②实验进行3次的目的是 (只有1个选项正确,填写对应字母)。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归纳出物理规律 ③如图乙,若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动力,进行实验,请画出其动力臂。 |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 向 端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连线时导线不允许交叉);
(2)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 ,电流表无示数,滑动滑片 两表示数均无变化,则故障原因是 ;
(3)小明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 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若要增大电阻两端的电压,应将滑片 向 (选填“ ”或“ ” 端移动;
(4)实验中测得多组数据,绘制出电阻 的 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得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 ;本实验所用电阻的阻值为 。
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 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④利用 ,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
(2)小组成员认为该方案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原因是 。
(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如图乙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
(4)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 (选填“加盐”或“加水” 。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4)比较图像中 段与 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 ”或“ “ 段吸热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