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宜昌)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小明将金属盒逐渐浸入水中越来越深的位置,在U形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时: .
(2)小明准备了一杯水和一杯浓盐水,想要探究液体内部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他的操作办法是: .
(3)小明想得到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定量关系,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图乙中的液柱模型推导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
(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水的温度 /℃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食用油的温度 /℃ |
30 |
32.5 |
35 |
37.5 |
40 |
42.5 |
47 |
47.5 |
50 |
52.5 |
55 |
在这些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了错误。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水和煤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图甲中):先调整固定________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___的位置(两空均选填“A”或“B”)。
(2)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数据,由表格可知,小明是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的多少,来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
次数 |
质量m/kg |
升高的温度 Δt/℃ |
加热的时间 t/min |
水 |
1 |
0.1 |
10 |
2 |
2 |
0.2 |
10 |
4 |
|
煤油 |
3 |
0.1 |
10 |
1 |
4 |
0.2 |
10 |
2 |
(3)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
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小雨用了同样的酒精灯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数据如下:
t/s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
△t水/℃ |
0 |
1 |
2 |
3 |
4 |
5 |
6 |
… |
△t煤油/℃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 |
①运用比较法并由表可知:煤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
②如果使水和煤油都升高10℃,我们发现给________加热的时间长,这表明________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________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一般是________的。由此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④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⑤实验前要控制的物理量是________。(只写出一个即可)
⑥小雨解释了家中暖气片内用水做循环物质的原因: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________________。
为了比较水和牛奶的比热容大小,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一定量的水和牛奶(水和牛奶的初温相同),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再对烧杯加热。如图所示。
(1)试管中水和牛奶的质量应该________。
(2)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3)写出一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中国是礼仪之邦,接待客人时常常会泡上一杯热茶。某同学用热水泡茶时发现茶叶很快就会沉入水底,他想如果用冷水来泡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此他做了用不同温度的水泡茶的实验,并测出了茶叶从加水到下沉所需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时间(min) |
220 |
130 |
25 |
10 |
4 |
【现象分析】茶叶吸水膨胀,它的重力增大,浮力________,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
【原因解释】由上表可知,温度越高,茶叶从加水到下沉的时间越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应用】夏季到了,又是电蚊香大显身手的时候。使用时,接上电源,使蚊香片温度升高,香味很快散发到空气中。请你再举出一个上述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