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济南)大家知道,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就会产生压强。小丽和小梅想:把一些水倒进容 器里,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水的不同部分之间也会相互挤压,那么,液体内部是否也会产生压强呢?针对这一问题,她们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小丽的猜想:液体可能会产生向下的压强。
小梅的猜想:液体可能会产生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1)请你写出一个支持小梅猜想的生活事例: 。
(2)小丽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和水作了如图甲所 示的实验。实验表明:液体会产生向下的压强。
小梅说: “再有一盆水,我直接使用你的装置就能验证液体会产生向上的压强。 ”小梅的做法是:将玻璃管中的水倒掉,把玻璃管 (选填“开口”或“带橡 皮膜” )的一端竖直向下插入水盆中。她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小丽说“不用橡皮膜我也能验证液体会产生向上的压强。 ”于是,小丽快速取下橡 皮膜, 将一张薄卡片放在玻璃管的下面并把玻璃管插入水中,看到薄卡片被水向上压在 玻璃管口而不掉落,如图乙所示。
小梅却说:“你的这个实验虽然能够表明水对薄卡片产生了向上的压强,但不如我的实验好。 ” 小梅这样说的理由是: 。
(4)经过讨论她们发现,其实用一盆水和一个透明塑料瓶,稍加处理就能验证他们的全部猜想。她们的做法是: 。
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
(2)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
(3)由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由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5)由 、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小强同学在测量某金属块密度时,做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 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2)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
(3)横梁平衡后,他应将被测金属块放在天平的 盘,用镊子向天平的 盘加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
(4)他又用量筒测量了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和图丙所示,物体的体积为 。
(5)他用密度公式 计算得到金属块的密度为 。
如图中所示是测量额定电压为 小灯泡额定功率的电路实物图。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导线不允许交叉;
(2)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 ,移动变阻器滑片 ,小灯泡始终不发光,电压表有明显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原因是小灯泡 (选填“短路”或“断路” ;
(3)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达到额定电压时,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
(4)利用测出的几组数据,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发现灯泡电阻有较明显的变化,说明灯丝的电阻与 有关。
小张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给他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如图所示,此时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成“右” 调节;
(2)小张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
次数 |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
|
1 |
1 |
10 |
2 |
5 |
|
2 |
1.5 |
5 |
0.5 |
15 |
|
3 |
2 |
15 |
1.5 |
▲ |
表格中空缺的实验数据“▲”是 。
(3)小张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填答案序号)。
①减小摩擦 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③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④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拉动木块,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
序号 |
接触面 |
压力 |
滑动摩擦力 |
|
1 |
木块与木板 |
4.0 |
0.8 |
|
2 |
木块与木扳 |
5.0 |
1.0 |
|
3 |
木块与砂纸 |
4.0 |
1.2 |
分析 (选填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压力的关系,它们的关系为:
;
(2)一个实验小组对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案进行了改进:将轻质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如图乙所示,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这种改进的好处是 (写出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