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衡阳)某同学想探究通过铅笔芯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选用的器材有:阻值约为4Ω的铅笔芯一根,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0﹣0.6A的电流表,0~3V的电 压表,滑动变阻器(10Ω,2A),开关,导线等.
(1)该问学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 端(选填“a”或“b”).
(2)闭合开关后,两电表的指针都发生了偏抟,但无论怎样移动滑片,两电表的示数均保持不变且都在量程范围内.则产生故障的原因是 .
A.滑动变阻器最上端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B.滑动阻器最下端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3)排除故障后.该间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获得的几组数据记录在右表中,当采集第三组据时,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图2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A.
由表中数据可知,通过铅笔芯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 比.
实验序号 |
U/V |
I/A |
① |
0.4 |
0.1 |
② |
0.8 |
0.2 |
③ |
1.2 |
|
④ |
1.6 |
0.4 |
⑤ |
2.0 |
0.5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要使烛焰的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当它们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______ ____(填“远离”或“靠近”) 凸透镜;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 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下面是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李同学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2)小张同学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3)请你对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按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
(4)如图是按小张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 |
倒出油的体积/cm3 |
油的密度/(kg·m-3) |
34.1 |
① |
② |
③ |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 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是某种物质理想的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为℃。
(2)像这样的物质还有等。
(3)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态,固液共存时间为分钟。
(4)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还是要不断。
用下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1)甲图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填“梳妆用小方镜”或“”)来做。
(2)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能否成功?说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