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南宁)如图甲是小明在测定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灯泡额定电压为3.6V,正常发光时,通过灯泡的电流约为0.32A.

(1)小明选择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应选 V;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在图乙中,要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应将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4)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小明移动滑片P,灯泡正常发光时,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很小.根据测量时电表示数超过所用量程的一半可以减少误差的原则,小明在不增减实验器材的情况下,重新设计电路,顺利完成了实验.请在虚线框内画出他重新设计的电路图.
某研究小组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的湿度是否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了一块各面粗糙程度相同并带有挂钩的长方体物块为研究对象。
(1)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必须让物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___运动
(3)下表为实验记录表格,通过分析表中序号为_________的实验,可得到初步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无关;分析表中序号为3、4、5的实验记录,可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 序号 |
接解面面积S |
接触面干湿程度 |
摩擦力f/N |
| 1 |
小 |
干 |
0.5 |
| 2 |
中 |
干 |
0.5 |
| 3 |
大 |
干 |
0.5 |
| 4 |
大 |
较湿 |
0.6 |
| 5 |
大 |
湿 |
0.8 |
快餐店的“烤薯条”对马铃薯的淀粉含量有一定的要求,而淀粉含量与其密度之间又存在对应关系
| 所含淀粉百分率(%) |
14 |
18 |
22.5 |
26.5 |
29 |
| 马铃薯的密度(g/cm3) |
1.08 |
1.10 |
1.12 |
1.14 |
1.16 |
(1)分析上表提供的信息,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想通过测量家中马铃薯的密度,分析它的淀粉含量.
①他用调好的天平正确测量马铃薯样品的质量,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为5g,游码示数如图,则样品质量m=_____g
②他将样品浸没在装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至35ml处,则样品体积V=_______cm3
③样品密度ρ=____________g/cm3,WGK ______kg/m3
(3)由上表可知,这种马铃薯的淀粉含量是____________
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小敏同学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___;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三灯L1、L2、L3均发光;接着她应____________;实验时,她记录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由表1中的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小刚同学也做了此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d处的电流比a、b、c处的电流大许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四位同学为了研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的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记录回答:
| A.比较1、2记录,得出结论是________ ____. |
| B.比较3、4记录,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 |
| C.比较1、3记录,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 |
| D.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有关. |
实验中用加热时间来表示物体吸热多少是物理研究方法中的法。
学习了液体压强的知识之后,某兴趣小组同学研究同一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规律。如图所示,他们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酒精,将一圆柱形金属块竖直浸没在酒精中,并用仪器测出金属块上、下表面受到的酒精的压强p1、p2,再换用水重复上述实验(已知ρ酒精<ρ水),并将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 表一 |
表二 |
||||||||||||||||||||||||||||||||||||
|
|
(1)由表一(或表二)数据中同一圆柱体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1随上表面深度h变化的规律,可以得出结论:同一圆柱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15) 。
(2)由实验序号(16) 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浸没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同一圆柱体上表面或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同一圆柱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深度不同,(17) 保持不变。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_________(18)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