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①在盛有试剂Ⅰ的试管中,先后加入试剂Ⅱ、试剂Ⅲ,同时不断振荡,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变无色。试剂Ⅱ是 (8) 。
②上述实验过程中:溶液的 (9) 减弱,这是由于 (10) ,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 。
③取上述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合适的试剂,可验证化学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下列中不能加入的试剂是 (12) 。
A.石蕊溶液 | B.铜片 | C.氧化铁 | D.硝酸钡溶液 |
某实验小组将洁净的铁钉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发现铁钉表面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产生的气体提出猜想:可能是CO2、HCl、Cl2、O2、H2。
【查阅资料】25℃时,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500,极易溶于水;Cl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是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分析】依据猜想和资料,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
(1)甲同学从物质组成的元素角度分析,认为猜想中最不可能的气体是__________。
(2)乙同学根据资料推理得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理由是:。
(3)丙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O2的方法是
。
(4)丁同学认为是Cl2,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进行检验。
【设计方案】实验小组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的试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1)如果产生的气体是O2和H2,你认为装置C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2)戊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大拇指点火,若没有听到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实验】经戊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干燥的气体从a处通入,过一会儿点燃C处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停止通气,再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实验结论】铁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反思】(1)装置B中浓H2SO4起作用。
(2)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氯化铜溶液显(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如果要测出氯化铜溶液的酸碱度,你认为应该选来测定,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1)从下图中选择相关的适合仪器,将其编号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①写出仪器f名称:。
②用上述仪器的序号填写:量取15.0ml的H2O用到。
(2)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按物质类别分类放置。下面是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情况。小林取用了硫酸以后,应该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3)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采用此装置的原因是;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作用。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采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
③如装置F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时,看到F中的实验现象是;证明CO2具有的性质。
④某同学选用G装置进行实验,看到与上一步实验F中完全相同的实验现象,他由此得出与上一步实验完全相同的结论。此结论(答“合理”或“不合理”)。
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D为单质,且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是地球上最多的液态氧化物。F是农药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之一(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E。
(2)反应①是人类未来最好获得能量的方式,请写出A作为新能源的优点:
(写2点)。
(3)反应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③;
④。
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有效成分。
清洁剂名称 |
洁厕灵 |
活氧彩漂 |
漂白精 |
功能 |
有效清除污垢,除异味 |
漂洗衣物,使色彩更鲜艳 |
快速漂除衣物污渍 |
有效成分 |
HCl |
H2O2 |
NaClO |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洁厕灵”能否与碱性清洁剂混用?。
(2)“洁厕灵”勿用于大理石清洁的理由是。
(3
)在盛有少量“活氧彩漂”液体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4)“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 + 2HCl =" NaCl" + X↑ + H2O ,则X的化学式为;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下图形象地表示了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表示硫原子,表示
氧原子。
(1)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
(2) 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填化学式)。
(3)以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一条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