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 )
①为了安全和方便,搭乘轮船进行长途贩运
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
③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
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 A.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 B.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 |
|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 D.封建君主制度的衰亡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
|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
|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
| D.罗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仍然存在大量的习惯法 |
有资料显示,自梭伦时代起某段时期内,雅典的公民权对新移入的外邦人有条件地开放。到伯利克里时期则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拥有雅典公民身份。这说明
| A.梭伦时代雅典公民权向所有居民开放 |
| B.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
| C.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为公民范围的不断扩大 |
| D.随着雅典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公民权的限定日益严格 |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 A.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 B.《资治通鉴》的史学价值不高 |
| C.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 D.应该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
明休宁人汪镗,去“海上业贾”,终于“饶裕自若”,“生子五人,皆强干能世其业”,但他在临终时仍叮嘱其子:“吾家世着田父冠,吾为儒不卒,然麓书未尽蠹,欲大吾门,是在若等……”。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徽州地区比较普遍,这一现象
| A.导致了重农抑商 | B.使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
| C.提高了商人的的地位 |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