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透水地表和绿地是城市内部土地覆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图为北京和纽约1978~2010年两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关于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78年北京以不透水层和植被为主 |
B.2010年纽约以植被层和水体为主 |
C.1978~2010年北京其他用地比重迅速下降 |
D.1978~2010年纽约不透水层比重迅速上升 |
北京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热岛效应强度减弱 | B.内涝概率上升 |
C.地下水位不断上升 | D.蒸发量增加 |
每到隆冬时节,贵州大大小小的青山就被冻雨打扮得分外妖娆,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光赏景。冻雨是指天气较冷时,雨滴落到低于0℃的物体上,立刻结成冰并且附着在这个物体上的一种现象,图中曲线是等温面分布图(等值距为2℃),据此回答以下问题。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与①地相比,③地
A.风力更弱 | B.气压更低 |
C.光照更强 | D.气温更高 |
贵州之所以如此受冻雨“青睐”,有关其成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A.北方冷空气南下时过分冷湿,水汽遇地形抬升形成降水 |
B.地处云贵高原东北侧的斜坡地带,对冷空气的阻滞作用明显 |
C.西南地区因相对湿润,冻雨比北部地区强度大 |
D.多岩溶地貌,地表水丰富,温暖湿润的水汽上升强烈 |
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迁入为正,迁出为负)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完成以下问题。图中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是
A.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 B.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 |
C.人口总数先减少后增加 | D.人口总数持续减少 |
造成该地区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生态环境恶化 | B.本地大量人口迁出 |
C.高素质人才外流 | D.产业结构调整 |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 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 米之间,自20 世纪90 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回答以下问题。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地处热带,蒸发大 | B.受“厄尔尼诺”的影响 |
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 D.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
该地区能够大量种植芦笋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条件优越 | B.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
C.水源充足 | D.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
为选择拍摄北京某建筑物“衔日”照片的最佳时机,某摄影师于d日预先拍摄了一张照片,并据此对太阳的运动轨迹进行了精确的计算,下图示意其计算过程,读图回答以下问题。d日摄影时,摄影师位于该建筑物的
A.东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西北方向 | D.东南方向 |
最佳的拍摄时机x日可能出现在
A.2月 | B.5月 |
C.8月 | D.11月 |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将新疆南部某河流域1985年土壤普查图与1998、2008年的土地盐渍化分布影像进行叠加和统计,获得图“1985-2008年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获取该图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与GIS | B.RS与GPS |
C.GIS与GPS | D.GPS、GIS与RS |
造成该流域土地盐渍化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开垦流域荒地 扩大灌区面积 | B.全球气候变暖 蒸发蒸腾减弱 |
C.退耕还草还牧 恢复自然植被 | D.完善排灌系统 降低地下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