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透水地表和绿地是城市内部土地覆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图为北京和纽约1978~2010年两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关于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78年北京以不透水层和植被为主 |
| B.2010年纽约以植被层和水体为主 |
| C.1978~2010年北京其他用地比重迅速下降 |
| D.1978~2010年纽约不透水层比重迅速上升 |
北京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热岛效应强度减弱 | B.内涝概率上升 |
| C.地下水位不断上升 | D.蒸发量增加 |
读 “某工业收入—成本空间界限图”,完成下题。
该工业
| A.收入随距市中心越远而递增 | B.成本随距市中心越远而递减 |
| C.因市中心成本高而不宜布局 | D.空间成本和空间收入正相关 |
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 A.印刷厂 | B.纺织厂 | C.化工厂 | D.制糖厂 |
该工业布局的理想区域范围是
| A.OM | B.MN | C.NP | D.PQ |
下图为“三地种植业、畜牧业、商品率所占比重图”,读图完成下题。
①地农业生产
| A.精耕细作为主 | B.以营利为目的 |
| C.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 D.不能满足当地需求 |
②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种植园农业 | B.原始迁移农业 |
| C.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 D.现代混合农业 |
③地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 B.地中海沿岸 |
|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 D.江南丘陵 |
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长沙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03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08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回答以下9~10题。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 ②到北京上中学
③到上海上大学 ④去西北考察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北京的城市问题少 | B.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
| 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 | 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
读表,完成下题。
表“世界上四个国家人口的相关数据”
| 国家 |
2012年底 人口数量 |
2012年 人口出生率 |
2009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 |
|
| (亿) |
(‰) |
(‰) |
2000年 |
2010年 |
|
| ① |
1.94 |
17.48 |
9.1 |
81.2 |
86.5 |
| ② |
1.69 |
39.23 |
23.0 |
42.5 |
49.8 |
| ③ |
1.26 |
7.39 |
-1.1 |
65.2 |
66.8 |
| ④ |
0.63 |
9.27 |
6.6 |
89.4 |
90.1 |
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的有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四国中人口增长对环境压力最大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国中城市化进程最快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 A.①和② | B.①和③ | C.②和④ | D.③和④ |
下图是英国摄影师勒弗朗2010年3月向媒体公布的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勒弗朗回忆说:“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坏了,它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扑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
| 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 |
| C.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 |
| 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 |
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
①低纬地区山地冰雪量增加②我国南海的鱼种生存空间向东海扩展
③日本的樱花提前开放④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