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旌德县志》风俗志云:“成宏以前,人心甚古,乡里之老有垂白不识县官,嘉靖以后,渐变渐靡,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然也。”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商业贸易环境渐宽 | B.区域商贩无利可图 |
C.政府默认舍本逐末 | 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
12、13世纪,以法国为主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13世纪后半期新文化萌发之际,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多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了
A.古典文化最早在西欧复兴 |
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
C.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
D.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承继关系 |
罗马共和国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我们天赋具有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并不都能实现。自然已规定那些在品德和精神上更优越的人应该统治弱者。雅典人在某些时期成功地履行了公共职责,但他们的国家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却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材料表明,西塞罗
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认为全体公民掌握权力是不公正的 |
C.提出并捍卫了自然法精神 |
D.将雅典声誉受损归因于其民主政治 |
从1979年夏收开始,粮食统购价格提高百分之二十,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百分之五十;生猪平均提高百分之二十六。收购价格提高而市场销售价格不变,财政补贴达一百六十八亿元。到1984 年,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缩小百分之三十。政府的举措
A.平衡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
B.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增加 |
C.极大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D.打破了价格领域的计划体制 |
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
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 |
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 |
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 |
有学者指出,当中国从前现代化国家推向准工业化、现代化社会时,大家庭体系和家族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中国近代最早由政府施行并对传统家庭产生瓦解作用的是
A.谕令各省广为制造增加就业 |
B.开办近代学校发展新式教育 |
C.发布废跪拜礼命令倡导人格平等 |
D.颁布近代法律否定家长宗法制度 |